展志忠,河南籍志愿军终于找到了亲人烈士!

网络 2021-09-03 08:57:02
浏览

9月2日,韩方向中方移交了109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及相关遗物,又有一批英雄烈士回归祖国的怀抱。央视等国家权威媒体全程直播,全国亿万民众高度关注。自2014年以来,我国已迎回七批共716位烈士。半个世纪过去,许多英烈没有姓名,家人也无从知晓,烈士寻亲,难上加难。令人欣慰的是,近日从退役军人事务部传出好消息,2020年归国的第七批烈士中,有4位烈士正式确认找到了亲属,分别是:梁佰有烈士、展志忠烈士、吴雄奎烈士、林水实烈士。其中,展志忠烈士是河南新蔡籍。资料显示:展志忠,男,1920年出生,河南新蔡人,1953年7月牺牲于江原道铁原郡。

确定了展志忠烈士的身份和亲缘 七旬老人激动不已

9月2日天不亮,驻马店市新蔡县佛阁寺镇吴庄村展老湾村民展超明就早早起床守着电视。“为了能够看到新一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那刻,他一上午一直盯着电视,没离开过,边看边流泪。”老伴张翠兰对专程赶赴展老湾采访的记者说。

展超明,78岁,是展志忠烈士的大儿子,他弟弟展超玉,74岁。他说他六七岁时父亲离开家,就再也没回来过。父亲离世时,他只有10岁,所以兄弟俩对父亲印象并不太深。“他是在解放前被国民党抓壮丁抓走的,听说,他逃了几次,才逃到共产党军队,当了解放军。解放后,又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作战。”捧着父亲的烈士证明书,展超明沉默很久,最终还是忍不住哭出了声。

庆幸的是,在2020年回国的烈士遗骸遗物中,“展志忠”是可识别的印章之一。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对照印章,通过查找史料和档案记录等,查找烈士后人,然后组织待核实的烈士亲属参与DNA信息采集和鉴定比对。展超明、展超玉两位老人因病都行动不便,今年夏天,当他们听到寻亲消息后,还是激动不已,跋涉20多公里到镇政府进行采血,接受DNA比对,最终确定了展志忠烈士的身份和亲缘关系。

展超明说,父亲牺牲后,他母亲没有再婚,辛苦地将他们兄弟俩拉扯成人,2005年,母亲带着没找到父亲遗骨的遗憾离世。想不到他和弟弟年逾古稀,终于找到了父亲。

烈士爱人,是受人尊敬的军烈属

79岁的张翠兰和展超明是同学。“我上初中时,就知道我婆婆是远近闻名的军烈士家属,每年公社召开军烈属家属会,都请她去。公社还搭好戏台,老师把我们学生都领过去,让我婆婆上台为我们作报告。我印象很深,她一直是哭着给我们讲公公先进事迹报告的。”

初中毕业,媒人找上门提亲,一说是烈士展志忠的大儿子展超明,张翠兰一家爽快地就答应了。

张翠兰曾经问过婆婆,那么年轻,怎么没想到再嫁一个,1959年河南闹饥荒,是怎么把两个儿子养活过来的。婆婆就告诉她说,自己丈夫在战场上牺牲了,就交代她一件事儿:好好把儿子养活大。“她说,她不能叫两个儿子受人欺负,就是自己饿死,也要把两个儿子养活,不然,黄泉之下,没脸见死去的丈夫。”

展超明介绍,他和弟弟也曾让母亲讲父亲生前的情况,但母亲一拿出照片,就哭成泪人,他们兄弟也跟着哭。懂事后,他们就没主动让母亲讲过父亲。2005年,母亲去世,埋葬时,将父亲的照片和相关父亲的东西全部烧在母亲的坟前。“我们看着也难受,让父亲的照片和东西陪着母亲,她会温暖些。”

建立烈士和亲属DNA数据库 让更多无名烈士变“有名”

烈士身份鉴定是世界性难题,时隔数十年,帮这些归国烈士寻亲,怎么寻找?

今年3月,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会同军事医学研究院专家,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全面采集了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DNA检测样本。7月,检测团队完成了这些志愿军烈士遗骸DNA检测工作。

为做好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身份鉴定工作,该中心会同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认真整理能表明烈士身份的遗物,共梳理出9枚印章。同时,还查找相关史料和档案记录,根据烈士牺牲时间、作战地点、遗骸发掘位置等,认真查找到有可能在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范围内的431位烈士名单。

随后,又请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协助摸排烈士亲属,并先后组织了333位烈士亲属参与DNA信息采集和鉴定比对,最终确定了4位烈士的身份和亲缘关系。针对其他未鉴定比对成功的烈士和亲属,仍将持续开展比对工作。

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成立以后,把所有迎回的烈士遗骸的信息进行采集,建立烈士DNA数据库,“随回随建”。下一步,还要把在韩牺牲的两万多名志愿军烈士的亲属,进行抢救性信息采集和挖掘,尽快把烈士亲属的DNA数据库建起来,这是今后工作的基础性保障,便于迎回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后,随时进行比对,“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DNA鉴定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无名烈士变为有名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