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时他在郑州和父母走失,27年后一家人在平顶山团圆
9月9日上午11时,平顶山郏县长桥镇前凌堂村,蔚蓝的天空下锣鼓声喜庆喧天,村口老树上的红色条幅迎着微风在摆动:欢迎儿子回家。在村民的簇拥中,李文付怀里抱着4岁的儿子,用目光在人群中急切地找寻着。王听合、安自妮夫妇在民警的指引下,快步上前抱着李文付,放声痛哭:“孩儿啊,妈妈可算等到你了,你可回家了!”李文付紧紧抱着母亲。
自5岁走失后,时隔27年,李文付终于回到故乡和家人团圆,祖孙三代人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相拥而泣。
母亲诉说27年的自责
1994年2月17日,对于王听合、安自妮来说,这是个让他们永生难忘的日子。
“当时我们夫妻俩在郑州的一家饭店打工,时常把孩子带在工作的地方,因为忙一时没留意,孩子就找不到了。”安自妮提起27年前的疏忽,充满着自责。
“发传单、贴寻人启事,不仅仅在郑州,周边城市也同样在走街串巷地打听,听说谁家抱养孩子了就会赶过去看看,看一下是不是我儿子。”安自妮回忆当年的寻找,仍然禁不住哽咽流泪。
她手里拿着的两张照片,因为常年的摩挲已褪色模糊。27年前,就是靠着这两张仅有的照片印制了寻人传单,夫妻二人便踏上漫漫寻子路,却都是无功而返。
“那些年没想过报警,结识了一些同样走失孩子的父母,他们告诉我,我才懂得去报警。”王听合告诉记者。2010年,孩子丢失16年后,王听合、安自妮到郏县公安局报警求助。
儿子寻求模糊记忆里的答案
今年已经30多岁的李文付,两个孩子的父亲,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目前居住在安阳市,是一名电焊工人。27年前对他来说只是一些模糊的记忆:“记得家里种了很多红薯和烟叶,记得父母在饭店里忙碌的身影。”
“养父母对我很宠爱,虽然脑子里有一些模糊的记忆片断,但没有想过去追问。”李文付说。
直到今年6月,李文付鼓足了很大的勇气,去当地派出所采集了自己的血样:“想见到亲生父母,想知道亲生父母为什么把我送人了?期待和亲生父母相见,想揭开这个谜底。”
让李文付没想到的是,不到一个月,就传来了比对成功的消息。
他的血样和平顶山郏县王听合、安自妮夫妇的数据匹配,符合遗传关系。为确保鉴定结果无误,平顶山警方与安阳警方再次采集了双方的血样并进行复核,确定李文付就是王听合、安自妮夫妇寻找了27年的儿子王小委。
提起得知消息的那一天,李文付的眼眶红了起来:“接到警方的电话,当时整个脑子都是蒙的,没想到这么快,没想到真的能找到,没想到还能见到亲生父母。我妻子知道后也很激动,但是因为大儿子开学,她这次没有一起过来。”
小伙担心养父看到报道会伤感
“通过DNA数据库比对,李文付与王听合、安自妮的数据匹配,符合遗传关系。”9月9日上午,郏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李晓彦现场宣读DNA比中认定书后,一家人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抱头痛哭,周围的亲朋也在旁边默默流泪。
“要是没有公安机关的帮助,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可能永远也找不到我的儿子啊!”王听合和儿子一起,将印有“亲人失散得团圆,感谢人民好公安”“梦圆骨肉情,民警情义深”两面锦旗送到民警手中。
安阳小伙李文付在平顶山和安阳警方的协助下,终于回到走失了27年的家乡,和亲生父母团聚。大河报豫视频全程进行了认亲现场直播,很多网友纷纷评论留言:感动,亲情是人间至爱。但是也有人质疑“认亲小伙表情太淡定了吧”“有点冷漠”。
9月10日19点,记者电话采访了李文付,他正在家里帮助母亲做饭。他告诉记者,昨天是太高兴了,整个人都蒙圈了,“这对我来说是喜事,但就是担心养父看到新闻报道会伤感。”
“这两天村里的亲戚,幼时的玩伴都来看望我,在外地没回来的玩伴看到了直播后也在联系我。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的亲人,我太高兴了。明天就准备回安阳,全家人都陪着我一起过去团聚,包括我这边的弟弟和妹妹。我养父对我说,让我不要有顾虑,他为我感到高兴,安阳的家里也腾出来了一间房子,专门留给我郏县的父母亲长住。”
电话里不断传出孩子的嬉闹声,“这才一天时间,孩子就腻上了爷爷奶奶不让我抱了”。李文付的笑声很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