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阳生:建好科技创新链条“关键环”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10月16日,河南首批省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并讲话,省长王凯出席。
楼阳生为10家省产业研究院和8家省中试基地揭牌。省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省高端装备中试基地汇报了发展构想。
楼阳生代表省委、省政府对省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的成立表示祝贺,向参与建设的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表示感谢。他指出,我省成立首批省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重大举措,也是我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又一具体行动。
一要加强应用研究,完善创新链条。近期,围绕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推进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我省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成立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筹建黄河实验室,大力推进郑大、河大“双一流”建设,打造河南高校高质量发展“双航母”,明确7家高校11个学科作为“双一流”创建“第二梯队”,一体谋划省科学院重振重建和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在国家创新高地建设、创新生态构建中,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地位十分重要,是贯通产学研用、推动成果转化,构建创新全链条的关键环节。抓实验室、“双一流”建设是为取得原始创新“从0到1”的突破,抓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就是要实现应用研究“从1到100”的跨越。要拉高标杆、力争一流,做到有名更有实、有位更有为。
二要聚焦产业发展,强化协同攻关。建好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重在加快实现规上企业创新活动全覆盖。要充分发挥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领军企业、头部企业主体作用,对接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携手共建高水平创新平台,让科研和产业结合得更加紧密。要围绕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传统产业高位嫁接,整合链接资源,以原始创新支撑应用创新,以应用创新牵引原始创新,让科研人员真正把论文写在中原大地上、落在产业发展上,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要加强协同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以技术引领支撑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打好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三要贯通产学研用,促进成果转化。建设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是破解科研成果走不出高校、出不了实验室难题的重要途径,搭建起科技与产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的桥梁,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产业研究院要突出应用技术研发,中试基地要突出推动创新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大力开展中试放大、验证测试、集成熟化、技术交易等重要服务,更好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衔接。
四要创设高效机制,激活内生动力。要坚持市场化运作,突出竞争力导向,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加快建立与定位、目标、任务相适应的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动态监测制度,不断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以建好企业创新小气候营造全域创新大生态。要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和评价激励机制,实行重点科研项目攻关“揭榜挂帅”、PI制等,充分激发创新创造动力活力。
五要突出以用为本,集聚双创人才。要立足产业发展需要,探索新型人事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实行与科研人员科研能力和贡献相称的薪酬分配制度,吸纳、集聚、培养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鼓励产业研究院成立由科研团队持股的轻资产、混合所有制公司,支持科研人员带着创新成果创新创业。要明确主攻方向,在汇聚高端领军人才的同时,注重引育应用型、技能型、工匠型人才,更好满足发展需求。
楼阳生强调,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前景可期、重任在肩。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只争朝夕、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以一个个务实举措、创新成果,在换道领跑、弯道超车中奋勇争先,在建设创新高地、打造创新高峰中更加出彩。
揭牌仪式结束后,楼阳生、王凯等到河南省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院,了解氢能动力系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进展,登上新能源客车体验产品性能、询问市场销售等情况。
穆为民、徐立毅、霍金花、费东斌出席。
首批省产业研究院是尼龙新材料、农机装备、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氟基新材料、现代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膜材料、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院,首批省中试基地是高端装备、环保与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CXO一体化、食品加工、轻质金属材料、纳米材料、新能源电池、智能传感器中试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