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在绿色中永恒 102个家庭参加郑州公益树葬活动
清明节临近,用怎样的方式“送别”逝者?在绿城郑州,选择节地生态安葬形式“送别”亲人的家庭越来越多。3月27日上午,“清明雨绿色风文明行”郑州市第十四届公益生态树葬活动在河南福寿园举行,102个家庭参与其中,使用可降解骨灰盒,在树下草坪共安放127具骨灰,既实现入土为安又能保护环境,也让生命在绿色中永恒。
大爱之家参与树葬把送别仪式直播给远在美国的亲人看
公益生态树葬纪念追思仪式在河南福寿园喷泉广场举行。活动现场,通过视频的形式回顾了郑州公益生态树葬活动的14年历程,接下来,参与家庭代表为逝者敬献花环、朗诵共祭祭文,并在生命礼仪师的引导下静默,手捧杯烛集体默哀,鲜花祭拜,鞠躬送别……
仪式有限,思念无限。追思仪式结束后,参与家庭捧着逝去亲人的骨灰,在工作人员引领下前往树葬现场,将骨灰盒按照编号分别安葬在树葬花园中,随后献花、培土、系下心愿卡,深深三鞠躬……
66岁的邢丘克女士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退休教师。这天,她在家人陪伴下来“送别”父母。邢老师说,父母的老家都在天津,工作后来河南从事教育工作。母亲去世后,骨灰一直存放在殡仪馆,父亲更伟大,遗嘱里交代他去世后捐献遗体,火化后再将骨灰撒在他工作过几十年、深爱的中原大地。邢女士的父亲去世后,家人遵照老人的遗愿,捐献了他的遗体,供郑大医学院的学生们学习研究,“得知要开展公益生态树葬的消息后,我和家人两天前领到了父亲的骨灰,连同母亲的骨灰一起,通过这次树葬活动,将二老的骨灰合葬于景色优美的树葬花园。”邢老师说,她的弟弟远在美国,家人通过微信直播的方式,让他在大洋彼岸,亲眼目睹了郑州公益生态树葬的整个过程,能通过这种方式让逝去的亲人入土为安,家人都很欣慰。
“生态树葬利国利民,能通过这样的活动,让父母的骨灰回归大自然,融入一片绿色之中,感觉心里很踏实,也很欣慰。安葬仪式结束后,我对父母说:你们要好好为这棵树输送营养,让它快快长大,更茁壮。”邢老师告诉记者,也由衷感谢政府为民众提供这样的机会,“我在仪式现场作为家属代表发言时就说了,这活动非常有意义,以后,我就是郑州市公益生态树葬的宣传员。”
参与的家庭越来越多政府补贴来激励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纪念追思仪式现场,增加了对参与生态树葬家庭代表发放政府补贴的环节,3位市民代表登台,分别领取了1000元补贴。
这是因为,2020年4月,为了推进节地生态工作的开展,郑州市民政局、郑州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落实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机制的通知》,从文件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对采取节地生态形式安葬的亲属,每具骨灰可获得1000元政府补贴,形成长期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机制,不断推动节地生态葬的普及。
“参与此次活动的逝者家属,以及参与去年10月份举行的第十三届公益生态树葬的逝者家属,提供相关资料后,均可获得相应的政府补贴。”郑州市殡葬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郑州市公益生态树葬是由河南省民政厅、郑州市民政局、郑州市文明办、郑州市绿化工作服务中心共同发起,由郑州市殡葬事务中心、新郑市民政局、河南福寿园共同承办的惠民殡葬活动,是郑州市推广“绿色殡葬”的主要方式之一,更是郑州市民政局倡导生态文明、节地环保的一张明信片。从2008年至今,已经举行了14年,先后为1161个家庭的1481位逝者免费举行了庄重的公益生态安葬,让生命在绿色中永恒。
从2019年开始,郑州市公益生态树葬统一采取使用可降解骨灰盒将逝者骨灰安葬在树下草坪中的方式,满足群众对生态殡葬的基本需求,真正意义上实现土地的可循环使用,让逝者归于自然,也更加注重人文纪念。
“节地生态树葬是不保留骨灰、节地环保的生态安葬方式之一,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高尚之举。”郑州市殡葬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以及政府部门激励措施的加大,更多市民响应号召,加入到节地生态葬的行列,共同倡树文明新风,促进殡葬改革。
郑州市公益生态树葬在河南福寿园连续举行了十四届,极大地推动了郑州市绿色殡葬改革进程。河南福寿园副总经理李鑫表示,将推动绿色殡葬持续进行。除了开展公益生态树葬之外,河南福寿园还响应国家号召,在园区设计了有草坪葬、壁葬、花坛葬等多种节地殡葬形式供市民选择,满足广大群众的多样化殡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