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校外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超3个月培训费 记者实探
目前仍有部分培训机构存在一次性缴纳超期高额培训费用现象
3月23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校外风险提示,提醒家长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培训机构,不一次性缴纳超3个月或者60课时的培训费用。实际上,早在2018年就有相关规定。
那么市场上如今执行得如何呢?家长、业内人士又怎么看?
河南商报记者走访郑州校外培训市场发现,以预付费方式收取长期培训费的现象并不鲜见,更有家长豪掷3年培训费。
报班现象普遍,有家长一下子缴了三年的校外培训费
“老师,您有时间给我家孩子上课没?钱不是问题。”郑州校外培训机构中,这样的提问一定“屡听不鲜”。
走在郑州街头,各种培训机构招牌林立,各个学校门口,每当周五下午放学,印有培训机构标志的袋子能让家长接到手软。
郑州高新区一中学的小林今年上初二,年级一共1100人左右,她的平时成绩稳定在年级前100名,平日住校。父母给她报了3个校外培训班,分别是英语、数学和物理,每门课大概两个小时,一周的补课费在七八百元,是学期班。
小林的父亲老林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小林的培训费按照学期来缴,学期结束后,还有寒暑假班,“小林的英语和数学课,在校外培训班已经学到了初三的课程。”
小林报的校外培训班还不算多,光小林知道的,还有同学每门课都报了校外班,整个学习环境内充斥着“成绩焦虑”。
“有个学生家长从初一开始,就给孩子缴了3年的物理课辅导费,这就是咱这里的普遍情况。”老林说。
目前仍有部分培训机构诱导家长一次性缴纳超期高额培训费用
3月23日,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校外风险提示,提醒家长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培训机构,不一次性缴纳超3个月或者60课时的培训费用。事实上,早在2018年已有相关的规定。
4月1日中午,河南商报记者以学生家长的身份,随机走访了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沿线,发现部分培训机构以充值优惠、买多送多等方式,诱导家长一次性缴纳超期高额培训费用。
“如果给孩子报一对一,一个小时200多元,报的多会有优惠。”位于农业路桐柏路口一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对河南商报记者说,报课的课时没有上限,但不可以按次缴费,“如果有学生就想报类似考前冲刺班,8个或10个课时也能报。”同时还强调,这是最低的缴费标准。
随后,沿桐柏路向南,河南商报记者来到棉纺路附近的一家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了解大致情况后,建议记者先带学生进行测试,“咱们最多一次收3个月的费用。”
是否因为近期发布的缴费提醒,才修改了缴费标准?
“并不是,我们早在两年半前,国家制定校外培训缴费标准后,就做了更改。”该工作人员说,“事实上,按照不超过3个月的课时进行缴费,家长放心,也不占用其过多资金;同时,对授课的老师也是种考验,3个月一交,如果授课老师教得不好,学生和家长会考虑换老师,从一个侧面激励老师提升教学质量。”
线上培训情况又如何?河南商报记者依旧以家长的身份,询问一线上网课品牌客服,客服称,所报线上课程没有上限,多报多优惠。
为什么预付费方式在教育培训领域屡禁不止?
一次性缴纳超期高额培训费,最核心的是校外培训机构预付费的问题,为何屡禁不止?
郑州一位从事校外培训10余年的机构负责人刘女士说,从教学规律的角度讨论,学习是过程性的,不可能通过几节课就能看到明显效果,除非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过差,一次性缴纳超期课程费用、选择跟固定的老师学习更为普遍,“毕竟家长和学生并不太愿意经常更换老师,交多有优惠,比较方便。”
但的确不乏一些无良校外培训机构,出于迅速扩张圈钱的目的,煽动家长一次性缴纳长期费用,用来保障充足的资金链,刘女士说,“像健身房跑路的套路,圈一波钱之后再去别的区域开店,但因为后期需要较高的营销费用、人力成本,无力支撑后卷钱跑路。”
在她看来,虽然预付费模式背后的原因不一,但核心原因不消除,预付费甚至超前教学绝对不会“根治”,“教育投资就是奢侈品,只要有一家培训机构‘贩卖焦虑’,这些怪现象就永远不会被制止。”
刘女士分析,“一旦第一个人开始提前给孩子报长期的课程辅导班,很少有人会不跟着报,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
延伸
全国不少地方出台政策规约教育预付费
今年1月1日,合肥市教育局会同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校外培训机构学员预缴费服务系统”,该系统提供家长查询、机构预警等功能,可以对校外培训机构学员预缴费进行监管,滚动拨付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费,对预缴费账户内的大额资金异动情况及时报告属地教育主管部门,有效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
今年开始,福州市也将与金融部门合作建立资金监管系统,对新设立的培训机构进行资金监控。原批准的其他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系统也应于2021年5月份前全面完成。资金监控管理办法要求校外培训机构选择一家银行,开设唯一的培训费专户,并报主管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