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从徐阳墓地看中原车马坑的“前世今生”

网络 2021-04-19 09:19:32
浏览

在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中,伊川徐阳墓地榜上有名。徐阳墓地大中型贵族墓中随葬品丰富,且普遍陪葬有车马坑。陪葬车马坑是中原华夏文明的葬俗,作为从西北部迁到内地的戎人墓葬为什么陪葬车马坑?在中原地区,车马坑有什么样的“前世今生”,且听专家一一道来。

文化交流与互动的见证

商周时期,陆续迁徙至中原的西部戎人部落难以计数,陆浑戎是河洛地区极少数有文献记载其迁入和灭亡过程的内迁戎人部落。伊川徐阳墓地的发现证实了文献所载“戎人内迁伊洛”的历史事实。

“戎人内迁”,在周遭强大诸侯国夹缝中求生存,其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周礼”的影响。在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终评会上,徐阳墓地发掘项目汇报人吴业恒介绍,东周时期,中原华夏文化区内皆有在大墓附近设车马陪葬坑的葬俗。陆浑戎内迁伊洛后,除了保留一些本民族文化习俗,沿袭使用马牛羊头蹄葬俗和西北地区才有的单耳陶罐外,也使用了中原传统的编钟、编磬等青铜礼器、陶器组合和车马坑。徐阳墓地呈现的文化面貌,体现了陆浑戎对华夏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华夏先进文化对内迁戎人的深刻影响。陆浑邦国虽灭,但陆浑戎人大部分仍在当地生活繁衍,陆浑戎后裔播迁到世界各地,是中华“陆姓”的重要来源之一。直到现在,依然有陆浑村、陆浑水库、陆浑关、陆浑山等地名。

和车马坑有关的那些事儿

青铜礼器与车马坑是商周时期中原文化的重要葬俗,那么车马坑丧葬礼制是从哪里来的呢?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樊温泉研究员说,中原地区在考古中发现的商周时期陪葬车马坑很多,仅郑韩故城目前发现的车马(马)坑多达208座,马匹数量至少1135匹。目前河南发现时代最早的车马坑在殷墟,来源尚未有定论。“殷承夏制”,文献记载夏代有陪葬车马的,但目前考古还没有发现。

我省发现车马坑的范围很广,北到安阳殷墟、南到南阳淅川、东到淮阳、西到三门峡,都发现过规模不等的车马坑。

樊温泉介绍,河南目前发现的车马坑从时代顺序上来看,从殷墟开始,到东周时期达到成熟、高峰期,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礼制。和青铜礼制配套,车马坑也是有等级差异的。“九鼎八簋”对应的是“天子驾六”,这是最高规格的礼制,只有周天子才能用。洛阳发现“天子驾六”车马坑,说明附近有周天子的王陵。诸侯国君随葬七鼎配套“驾四”的车马坑。徐阳墓地是内迁的陆浑戎邦国的贵族墓地,随葬的应该是四匹马拉的车。一般来说,“士”阶层以上都可以随葬鼎和车马坑。

既然只有周天子才能用“天子驾六”,为什么还会有个别地方出现“天子驾六”呢?樊温泉说,这是因为春秋晚期、战国时王室衰微、礼崩乐坏,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就大胆僭越使用“天子之礼”了。历史上就发生过楚王“问鼎中原”的故事。

在车马坑的设置上,樊温泉认为,洛阳周王陵陪葬车马坑、三门峡虢国墓地车马坑应该是比较正统的,采用的是整车葬,前面一排马,后面是完整的车辆。郑韩故城是拆车葬,把整车拆零,下面放马、上面放车。随葬的车有实用的战车、狩猎车,还有专门用于陪葬的“丧葬之车”。而徐阳墓地的车马坑又和别处不同,把车马坑与戎人独特的头蹄葬俗融合在了一起。

博物馆里车辚马萧

商周时期风行一时的车马坑陪葬制度到战国晚期已经式微,一些墓葬仅仅陪葬一些零散的车马器来回味周礼的辉煌。到西汉时期,车马坑陪葬已经不见,车马出行的浩荡场面只能通过画像砖、壁画等形式来体现了。

几十年来,河南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车马坑,车马坑的保护与展示也越来越受重视,不仅建成开放了专门的车马坑博物馆,在一些大型博物馆中还现场展示有车马坑,让观众感受古代车辚辚、马萧萧的场景。

在车马坑博物馆参观,不少观众疑惑,除了那些马骨、铜车件外,高大的车轮为什么都是土做的呢?

樊温泉解释,车辆的青铜构件、马骨等容易保存下来,车辆的木构架大多朽化在土壤里。经过考古工作者努力,可以将木结构留在土壤里的痕迹巧妙地保存下来,最终为观众呈现出了车辆的大致轮廓。别小看了这些土,随着现代高科技进入考古领域,土壤也会“说话”,揭秘那些被历史“封存”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