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北京:开新局 闯新路 创新机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城市发展告别“摊大饼”,“一核两翼”打开广阔空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京津冀协同发展渐入佳境,北京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北京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8915.9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9.3%。在建党百年之际,首都北京交上了一份令人称赞的答卷。
聚焦减量增效
人口超量、资源匮乏、环境承载能力严重不足,这些突出矛盾曾困扰着北京的发展。“通过减量发展,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倒逼集约高效发展。”北京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7年来,北京着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大力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促进了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调整。
在寸土寸金的西城区,“动批”谢幕,“金科新区”接棒。今年2月底,在“动批”所在地,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核心区正式亮相。出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E口,抬头可见新近投用地标性建筑——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负责该楼宇运营的新动力金科公司负责人李倩说,这里作为承载金融科技“国家队”“生力军”企业落地的重要载体,已签约入驻中央结算公司、奇安信公司等业界知名头部企业。
2010年,首钢主厂区停产。如今,登上三高炉观景平台,首钢滑雪大跳台跃然眼前,秀池波光闪耀,厂房提升改造的城市更新地标项目——六工汇主体结构完工。“这里目前是全球首发平台。中国科幻大会、奔驰、英特尔新品发布等都是在这里举行的。”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产业发展部副部长吴鑫说。
从“动批”市场到高端商务楼宇,从“三高”工业到“文化+”“体育+”“科技+”产业,正是北京主动作为、实现减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做强第一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海淀区以建设国家改革创新试验田为己任,走出了著名的“中关村之路”。对未来,海淀区也有明确目标: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的科学城。
在海淀区东升镇东升科技园,企业跑出了创新加速度。“我们2013年下半年入驻,最初办公面积不过五六百平方米,现已有1万多平方米。”九号公司董事长兼CEO高禄峰说。
九号公司聚焦短距离交通工具和机器人创新研发,2015年收购平衡车公司Segway,并于2020年10月29日在科创板上市。公司的高速成长,离不开园区的创新服务。海淀区提出“创新合伙人”概念,把政府掌握的、能影响和撬动的科学家、高校、高新企业、第三方机构等创新资源整合起来,赋予“创新合伙人”地位,再发挥地方的组织优势,围绕企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提供服务。
截至目前,中关村科学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0550家,上市企业242家。“十三五”时期,海淀经济总量年均增速7%左右。
今年一季度,科兴中维和国药北生研2家疫苗公司做强第一动力,累计贡献全国疫苗产量约八成,成为带动北京工业增长的“核爆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北京全力保障新冠疫苗研发生产和产能扩大,在全球疫苗“大战”中抢占先机。
北京仍在积极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印发“十四五”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谋划推进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建设,发布全国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怀柔科学城6个项目土建竣工验收、17个项目主体结构封顶。
加快协同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被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在城市绿心公园内,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3大建筑将于年底实现外立面亮相;未来的城市绿心将成为立足城市副中心、辐射京津冀的文化新高地。同时,行政办公区二期、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路入地改造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也是在今年,环球主题公园一期将实现高水平开园运营。北京还将引导全市各方面资源优先向城市副中心投放,同时加快运河商务区建设,吸引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机构入驻。
京冀交接处的大兴机场,也是京津冀一体化的标志性工程。今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将重点开发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社区、国际生命健康社区等3大片区,其中作为中国唯一跨省市综合保税区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有望今年底封关运行。
刚发布的北京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部署了12大类70项180条重要事项。“今年关键考虑新发展阶段的重点难点问题。”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副主任刘伯正表示,按照“任务单”,今年北京将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全力推动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
数据显示,目前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正加快形成: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累计超过2000家,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累计8800余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1410亿元。随着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项目落地,城市副中心各项建设加快推进,遥相呼应、错位发展、协同共进的“两翼”振翅欲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学聪)